查看原文
其他

芬兰儿童森林博物馆,全馆只有一个字 | 芬兰教养法6

文丹 芬兰吧 2020-09-02

芬兰儿童森林博物馆内

这是芬兰吧的第76篇原创文章,欢迎转发分享。


芬兰16ºC的夏天,我们带小觉去北极圈亲子游。


芬兰人是自然和森林的孩子,这一点已是共识。当我走进芬兰的森林科技博物馆,才真正发现芬兰人是如何对待森林这个巨大的宝藏,如何从小对孩子进行森林教育,如何做儿童博物馆。


这座博物馆(Pilke Tiedekeskus),位于芬兰北极圈内的拉普兰,目的是向所有人介绍森林知识,秉持的理念是森林科技不是专业人才的特权,普通人甚至小孩一样能在这里找到乐趣,对博物馆资源每个人享有平等的使用权。我好奇的是,它如何把森林科技介绍给儿童?小孩在博物馆里能学啥?


  森林博物馆的“三大主题”  


当馆员Kuutamo给我看官方宣传视频时,它的标题让我产生强烈的参观兴趣,就一个字“做”(Do),没有满墙的文字,没有单调的知识展板。“这里一切都可触摸,一切都要动手,我们旨在让儿童在体验、互动、游戏、创造中感受森林与科技。


芬兰儿童博物馆的宣传视频《做》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i0531iatftl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其实,在日常生活中,芬兰孩子每天都在大自然里活动,毕竟占国土面积71.6%的森林覆盖率,让森林成为芬兰人最重要的资源和家园。比如,以林业带动的木材、造纸和木制品工业,已成为芬兰经济的主干。森林还是芬兰人食物的来源,每年夏天芬兰人像孩子一样行走在森林之中,欢乐地采摘野生蓝莓、云莓、覆盆子、蔓越莓等,享受着"大自然母亲"的馈赠。另外,芬兰人想放空自己,就走进森林中的木屋,过起拥抱山林、面朝湖泊的生活。


在如此高频率的人与森林互动之外,作为森林博物馆还能提供什么不一样的体验?环顾场馆,有三大主题区域:


一是与森林有关的活动。如可持续伐木、森林狩猎、森林营地帐篷生活、

二是利用森林进行的自然科学教育。比如介绍森林的科学智力抢答、造纸工业、如何平衡自然、经济、生活和社会的关系、如何利用积木对幼儿科学启蒙。

三是与森林有关的娱乐活动。比如写森林的歌曲、发生在森林的故事和影片、以森林为主题元素的游戏、木质手工艺品。


所有这一切都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。我不禁想起杜威曾说过“成人只有带着同理心,持续观察儿童的兴趣,才能进入儿童的世界,看看他们能做什么,哪些材料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和发展。”另一位著名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“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前提”。要做到这一点,最好的方式是为他们提供有意思的学习材料、探索的机会和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体验。芬兰儿童博物馆无疑在秉持这种理念下,让孩子获得体验式的深度学习。


 用体验式激发孩子的森林活动  


开伐木车、狩猎、野营,这些森林里的真实活动,在这里有不一样的体验。


当我进入展区,一辆巨型的伐木卡车摆在那,一位十几岁的芬兰女孩正坐在驾驶舱操作。我问她开伐木车什么感觉?她说:“我觉得自己特别酷,能触摸所有的操作按钮,我觉得自己做了一回伐木工人,这很棒。”其实,在芬兰人的日常生活中,伐木并不是罕见的事,我芬兰家庭的爸爸就有自己的一片森林,有时他会走进森林照看自己的树木,说照看还不如说是去“看一看”,那些静静耸立的桦树、松树、杉树,就像他的老朋友,已经陪他走过30多年。他曾开过伐木车,砍下一些树,送他们离开。如今,也让孩子体验伐木时人与树的情感,去思考父辈们正在做的工种,是为了实现这个国家的可持续伐木理念。


芬兰女孩在体验开伐木车


亲子共同体验伐木技术、伐木场景


芬兰人相信有组织、有计划的砍伐,不仅不会破坏森林环境,反而能够造就优质的森林。既给其他树木更大的生长空间,又让人有效使用木材,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,可谓一举三得!


当我还在兴致勃勃玩一把伐木卡车时,小觉已经爬到了另一处展区,他爸爸正在玩模拟狩猎场景,他坐在一旁好奇的观看着。这很有意思,中国的环境教育是让孩子保护动物生命,芬兰怎么能教孩子射杀动物呢?场景里出现的驯鹿、灰熊、飞鸟,可都是北极森林里的常见动物啊!博物馆作为公共机构,不是应该宣扬保护动物、珍惜生命吗?怎么能训练杀戮技能呢?


芬兰家长带小孩玩“狩猎”


我带着这个疑惑,去问了工作人员,他的回答意味深长:“狩猎是芬兰人传统的谋生方式,如今狩猎变成了芬兰人的一项休闲活动,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森林里狩猎,要有狩猎执照和枪支持有证,而狩猎执照需要通过理论和射击考试才能获得,门槛很高。所以我们博物馆把狩猎文化展现给孩子们,让他们握着枪感受狩猎的场景和紧张的情绪,同时也能测一测自己的狩猎技能,这样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狩猎文化的乐趣。”


不过,场馆里最吸引人的是搭在中央的帐篷,巨大的半圆平铺在地上,翠绿色帐布让人有种在森林里野营的感觉。芬兰小孩正在里面探索圆形的建筑空间,用手头的积木设计、搭建自己的木屋,走出博物馆也许他就会跟父母一起去森林野营,博物馆里学习的技能能在生活中反复使用,教育即是生活,这太棒了。看着9个月的小觉,他还无法自己搭建帐篷,但他享受着在帐篷里爬进爬出的简单乐趣。


博物馆中央的“帐篷


此外,还有黑暗森林空间,一片漆黑,让孩子安静下来,去触摸树木、聆听鸟鸣、动物活动以及伐木声音。如此丰富的体验活动,孩子对博物馆怎能不爱!


  用互动式营造科学教育的场地  


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,我们一家三口竟然能在这个馆内玩3个小时。既要覆盖男女的不同兴趣,又要考虑小孩的特殊性,这个儿童博物馆是怎么做到的?是如何构建出一个亲子互动的场?


于是我查看了这个博物馆的介绍:“我们提倡的理念是,学习是不断重塑大脑的过程,而不仅仅是向大脑填充知识。“学习过程”比“学习结果”更重要,我们不传播知识,而是更注重体验的学习过程,过程的不同会导致孩子思维方式的不同,进而未来的学习能力也会不一样


原来,我们三个人都能如此享受,是因为这个体验式的“学习过程”,是不分年龄、不分性别。没有赤裸裸的“学”,而是通过玩和做,自然而然学习到一些东西。


为了营造出亲子互动的科学教育“学习过程”,这里的设计可真是别具匠心。


首先,有一台智力抢答的机器,用来介绍森林知识。如果你是一个人想看看有哪些森林知识,对不起,一个人启动不了,必须是4人一起抢答、才能进入下一题,这就让家长和孩子互动起来,来博物馆可不是为了教育孩子,家长同样需要学习瞬间觉得景点什么的都弱爆了,芬兰把最好的资源用在公共设施上,用在孩子的教育上。


一家四口在抢答森林知识问答


其次,利用森林博物馆训练孩子的系统思维。围绕“森林”这个主题,从森林里的活动,到可持续砍伐,再到造纸工业、木质手工艺品,以及人如何平衡自然、经济、生活和社会的关系等,让孩子进行主题式学习,从而培养系统思维能力,这可是深度学习的关键。


如何平衡自然、经济、生活和社会的关系


最后,对儿童的STEM教育、科学启蒙。场馆内孩子可以玩各自积木,锻炼孩子建筑思维、空间思维不仅有常见的小积木,纸盒子、水桶同样可以做积木,搭建不同的形状和结构。玩任何一种积木都会有利于孩子发挥想象力、锻炼计划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让孩子理解平衡和对称的概念。此外,还有机器人,可人机对话,体验人工智能,感受科技的力量。


小小机器人,让孩子体验人工智能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1322tfl3jf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小觉最开心的是,玩齿轮转动,一边转一边带动芬兰国旗下来。我一点也不在乎,他能不能感受物理运动的概念,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动手,感受到转动的奇妙。


  用游戏式锻炼孩子的创造力  


很多博物馆提供给参观者的休息方式就是一条凳子,芬兰森林博物馆的休息方式给我多重文艺体验。柔软的大垫子,可以躺下来看发生在森林的故事和影片;在我正沉浸其中时,右边的芬兰情侣拿起话题,唱起了描写森林的歌曲;左边的小朋友玩起了森林里采蓝莓的闯关游戏


小朋友玩森林里采蓝莓的游戏


影片声、歌声、游戏声,在博物馆飘荡,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。小孩在纸上画森林、在笔下写出自己的森林歌曲,创造里和想象力在这里释放。


更好玩的是,博物馆工作人员表演的舞蹈《生物时代》,那舞姿有点像森林里游荡的小精灵。可惜我当天没有看到。


 “儿童”博物馆教会“家长”的事  


作为“家长”来玩“儿童”博物馆,我真的收获很大。以往,我对博物馆的认识,是枯燥的知识、有历史感的展品、单调的展板,毫无美感的室内设计。芬兰儿童博物馆用它充满艺术性的室内设计告诉我,在科学博物馆,一样能发现设计之美。成人要放下自己的成见,带着孩子般的眼睛,重现发现生活的美。


旁边一位芬兰家长,看着他4岁的儿子玩得那么投入,与我分享:“这里简直是他的游乐场,我们经常来,我很开心他对森林感兴趣。“这位家长知道孩子对哪方面的东西感兴趣,那就带他去哪种类型的博物馆,让孩子进行反复的主题式学习,并不是把所有的博物馆都逛一遍。看着在博物馆里爬来爬去的小觉,我深受启发:孩子爱上博物馆源于那些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,家长要做的,是利用博物馆资源,帮助孩子激发他的内驱力


说真的,我们在体验博物馆时是没有固定顺序的,小觉想爬去哪里就去哪里,因为我们相信他想去的地方,一定是他最好奇、最想探索的地方。他甚至爬到一对情侣的脚下,去看别人唱歌时的欢乐,我们就让他去。那一刻我才体悟到博物馆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场所,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导。家长千万不能抱着让孩子把所有东西都看到,所有的东西都玩遍的心态,带着孩子像“逛”商场一样“逛”博物馆,这种走马观花地逛博物馆对孩子没有什么意义。跟随孩子的兴趣,有选择地对某些展览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才不虚此行。而当孩子非常专注地玩某个展项时,家长千万别去打扰他,那是他最投入、最幸福、正在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刻。


小觉在看一对情侣唱森林主题的歌曲


我终于明白,对芬兰人来说,博物馆不是用来逛的,而是儿童游乐的场、是亲子互动的场、是沉浸式体验的场、是主题式系统学习的场。


如此,孩子慢慢长大。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